• 首页 首页 icon
  • 工具库 工具库 icon
    • IP查询 IP查询 icon
  • 内容库 内容库 icon
    • 快讯库 快讯库 icon
    • 精品库 精品库 icon
    • 知识库 知识库 icon
  • 更多 更多 icon
    • 服务条款 服务条款 icon

世界首例猪心移植患者或因排斥反应离世

武飞扬头像
科普时报
帮助0

视觉中国供图

科普时报讯(记者罗朝淑)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3月9日发布声明,宣布世界首例基因编辑猪心移植患者大卫·贝内特(David Bennett)死亡的消息。院方称,患者去世时没有发现显著的原因,研究人员计划对他的死进行彻底审查,并会将结果发表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

据报道,1月7日接受移植后,患者在几周内没有出现排斥现象,但去世几天前病情恶化,最终于当地时间3月8日去世。

“从目前医院的声明来看,患者死因还不能确定。”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异种移植学组副组长、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长潘登科博士在接受科普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大多数业内专家都猜测,患者发生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可能性比较大,当然也不排除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等。” 潘登科介绍,由于物种基因的差异,异种器官移植容易导致超急性和急性排斥反应等。近30多年来,随着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兴起,异种移植临床前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通过基因改造技术基本克服了异种器官移植面临的超急性排斥等主要排斥问题。

“在进行大卫·贝内特这例基因编辑猪心脏移植手术之前,科学家就已经完成了基因编辑器官移植到非人灵长类身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测试。”潘登科说,“不过这例患者年龄虽然只有57岁,但他的基础疾病较多,身体状况更像是70多岁的老人,所以移植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较高。”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一名不幸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因为器官短缺,不得不移植了一颗狒狒的心脏,却因为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在移植21天后死亡。不过,这一事件却成为了推动器官捐献的一个契机。

而这一次大卫·贝内特接受的猪心脏由于经过了基因改造,移植后没有出现超急性的免疫排斥反应,患者术后精神良好,并最终活过了2个月。

“两个月看起来很短,但在器官移植领域,这已经创造了历史,它证明异种器官确实能通过基因编辑的手段去除导致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因素。”潘登科认为,这将对推动异种器官移植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对此,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的异种移植专家默罕默德·莫希丁(Muhammad Mohiuddin)也在声明中表示:“我们获得了宝贵的见解,了解到转基因猪心脏可以在人体内正常运作至少一段时间,同时免疫系统也能得到充分抑制。”

在贝内特去世后,他的儿子代表家人感谢了医院和医生的照顾,希望父亲的经历最终能帮助移植猪器官的患者延长生命:“我们希望这个故事可以成为希望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潘登科说:“这一例患者成功存活了两月,这对医学研究来说收获是巨大的,我很期待后续研究报告的出炉,这将给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带来更多有意义的借鉴和启发。”

  •  

这篇好文章是转载于:知行礼动

  • 版权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及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请提供相关证据及您的身份证明,我们将在收到邮件后48小时内删除。
  • 本站站名: 知行礼动
  • 本文地址: /news/detail/tangfccgi
系列文章
更多 icon
同类精品
更多 icon
继续加载